Sunday, March 31, 2024

委身跟隨主

經文:約翰福音 12:20 - 26


引言

「主復活了!主真的復活了!

相傳主耶穌復活之後,初代信徒就是這樣奔走相告。今日有一些教會在每年的復活節主日,信徒都會這樣對答,互相提醒和勉勵。因為復活的主是我們信仰的對象,「主復活了!」也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力量!

我想問問我們中間有沒有一些朋友是第一次來愛群道浸信會的?你是剛才受浸的弟兄姊妹邀請來出席的嗎?歡迎你啊!

那麼不是第一次來的,或者我們當中返緊愛浸的弟兄姊妹,你又是怎樣開始返教會的呢?還記得嗎?久不久回想一下自己是怎樣開始跟隨耶穌也是好的。

我的故事比較簡單。我從小都有機會接觸教會,但都是聖誕節、復活節那些有得食有得玩的日子。後來我在一間基督教中學讀書,學校每年都有「基督教週」,但整個中學階段我都與基督教擦身而過。直到中五那年學期尾,因為要預備會考,所以很早已經教完書,剩下的課堂老師就叫我們自己溫習。當時坐在我旁邊的同學有一日忽然間跟我講,說他「信了耶穌」,然後就常常在我耳邊不停地分享,又邀請我返學校的基督徒團契。又有一日,他忽然間跟我說:「我今個星期六做團契主席啊,來看看我吖!」於是我就第一次踏足教會,然後一路在教會成長,學習跟隨耶穌了。

我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原因和機遇,令他們開始返教會、開始走上跟隨耶穌的路。今日我們會看看一些人,他們是基於甚麼原因、甚麼想法來跟隨耶穌的呢。

 

I. 為迎接君王而來

謝謝主席剛才帶我們讀了約翰福音1220 – 26

˜v20說:「那時,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,有幾個希臘人。」我們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先。

這裏說的是當時猶太人的一個節期,很多人上到耶路撒冷去過節。這個節期應該是「逾越節」,是猶太人其中一個大節日,按照他們的律法規定,所有成年男人都要去耶路撒冷過節。連移居了去其他地方的猶太人都會回來,所以可以想像是聚集了很多人。耶穌也在這個時候進入耶路撒冷。許多人知道耶穌來了,就去迎接他。

我們看一看當時的盛況。在我們剛讀的經文前面,˜約翰福音1212 – 1512第二天,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,13就拿着棕樹枝出去迎接他,喊着說:和散那!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!14耶穌得了一個驢駒,就騎上,如經上所記的說:15錫安的民哪,不要懼怕!你的王騎着驢駒來了。

我們見到的第一批人,就是這些拿着棕樹枝去迎接耶穌的人。其他三卷福音書都沒有說,只有約翰特意告訴我們,這些歡迎耶穌的人手裏拿着的是棕樹枝。棕樹枝有特別的意思。我們從其他資料知道,棕樹枝是當時的人用來歡迎戰勝歸來的君王的。經文v13都有說,那些歡迎耶穌的人「喊着說:和散那!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!」其他福音書都有記載這件事,也是只有約翰福音這裏清楚記載,當時的人稱呼耶穌做「以色列王」。其實,猶太人想耶穌做他們的王這裏也不是第一次了。當耶穌用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之後,群眾已經想強逼耶穌做他們的王(約615)。加上這個時候的耶穌是騎着驢駒來到耶路撒冷,令到他們聯想到聖經預言,將來有一個君王會騎着驢駒來到,於是他們的渴望更加熱切了。

但是,耶穌不是來做君王的。相反,剛剛過去的禮拜五是受苦節,是記念耶穌受苦的日子。耶穌來不是做君王統治世界,他來是為人承受刑罰,將人從罪惡當中拯救出來,好叫我們可以與神恢復和好的關係。所以,耶穌來做的,與那些人心裏所期望的有很大的落差。

可能在耶穌的門徒中間也有一些人對耶穌有錯誤的期望。其實門徒跟其他人一樣,起初也是以為耶穌來是帶領他們反抗羅馬的統治,帶領他們復國,做他們的君王。當他們發現這個期望的落差之後,門徒當中有人就選擇出賣耶穌,為自己撈回少少好處。

弟兄姊妹,你起初來跟隨耶穌,有沒有帶着甚麼期望的呢?或者在你返教會以來,對於「信耶穌是甚麼」,你心裏有沒有一些既定的想法呢?你會不會以為信了耶穌就有神庇佑,一生順順利利,家宅平安呢?

 

II. 為得神蹟而來

我們繼續看下去。˜約翰福音1217 – 1917當耶穌呼喚拉撒路,叫他從死復活出墳墓的時候,同耶穌在那裏的眾人就作見證。18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,就去迎接他。19法利賽人彼此說:看哪,你們是徒勞無益,世人都隨從他去了。

有些一人去迎接耶穌,有另一個原因。在不久之前,耶穌曾經叫一個人從死裏復活,這個人叫做拉撒路。當拉撒路從墳墓裏出來的時候,在場的人都十分驚訝,因為拉撒路已經死了四日了。當這件神蹟一傳十、十傳百之後,聽到的人都想見一見這個能夠叫死人復活的耶穌。他們是出於好奇?抑或有甚麼想法呢?

「猶太人是要神蹟,希臘人是求智慧」(林前122)。對於猶太人來說,能夠行神蹟就證明這個人有神的同在。剛才說過,耶穌曾經行「五餅二魚」神蹟,當時的人問耶穌「你行甚麼神蹟,叫我們看見就信你」,但耶穌看穿他們其實只是想「吃餅得飽」,根本不是真的想相信耶穌。還有一次,當耶穌將聖殿裏面做買賣的人趕出去之後,猶太人問耶穌「還顯甚麼神蹟給我們看」,這一次,耶穌直接用自己「死後三天復活」的神蹟回答他們。

不知道大家對於神蹟有怎樣的想法。有一些人想看見神蹟只是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。有一些人想看見神蹟是想耶穌滿足他們的需要。有一些人想看見神蹟是以為神蹟能夠證明神的存在。不過很少人明白,靠神蹟來相信有神並不是相信,那只是邏輯推理。真正的相信是即便是沒有神蹟也照樣選擇跟隨耶穌。所以耶穌說:「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」(約2029)。

事實係,在信仰的路上必然有很多艱難,有危險,有試煉。如果你是未信的朋友,我希望你明白,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,神未曾應許我們一生的道路平坦,但他應許給我們有無限的體諒,還有永恆不息的愛。有甚麼能夠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「難道是患難嗎?是困苦嗎?是逼迫嗎?是飢餓嗎?是赤身露體嗎?是危險嗎?是刀劍嗎?」(羅835)當患難、困苦、逼迫、饑餓、危險、刀劍,甚至赤身露體,或者坐監,或者死亡來到,不一定有神蹟將我們解救出來。但在這些時候,神的愛仍然在,在我們裏面的聖靈仍然會賜給我們力量行得過去。最終我們必定見到復活的主,與他永遠同在。

 

III. 為見耶穌而來

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,有許多人跟着在後面,也有許多人從城裏面出來迎接。當中有幾個希臘人來,向門徒說要見耶穌。

讓我們再讀˜約翰福音1220 – 2320那時,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,有幾個希臘人。21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,求他說:先生,我們願意見耶穌。22腓力去告訴安得烈,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。23耶穌說: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。

上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的不單止猶太人,還有一些歸入猶太教、或者對猶太教有興趣的外邦人。這幾個希臘人就是這一類。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之後,他們來要求見耶穌。他們可能是早已經風聞耶穌的名字,來到耶路撒冷就想趁機見一見他。然後耶穌說:「時候到了。

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原因來跟隨耶穌:有人想耶穌帶領他們推翻羅馬政權的統治;有人想耶穌施行神蹟,滿足他們的需要;有人想看看耶穌,滿足他們的好奇心;這些都只是表面的信仰,不是真正的跟隨。但這幾個希臘人,他們的目的不同,他們說「我們願意見耶穌」。「」的意思不是單純來「看看」。「」的意思是他們想與耶穌傾談,深入認識。即或他們風聞過:耶穌的教導很有權柄、他的神蹟很有能力,那些都只是入門、都只是表面的。這些希臘人沒有停留在表面,他們想親身與耶穌見面、真正的認識耶穌。

或者我們當中一些弟兄姊妹也有這樣的迷思,以為當人看見神蹟,就會相信。可能我們也會聽過一些人說「見到神蹟,我就會信。」或者會、或者不會。有趣的是,我們讀福音書的時候常常發現,每當有人來向耶穌求神蹟,耶穌不一定很熱切地回應;有些時候他甚至會避開那些人,不跟他們糾纏。原因是神蹟不能夠叫人生出真正的信心。昨晚培靈會的講員高銘謙牧師都有講,神蹟見得多都變成理所當然。唯有當人願意與耶穌深入相交,真正認識他才會有真正的跟隨。這幾個希臘人來要見耶穌,就是這種想真實認識耶穌的跟隨。

我們是怎樣開始返教會的,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故事。可能因為你自己患病或者家人患病,有人邀請你返教會;可能你遇上人生的難題,有人邀請你返教會;可能你追尋人生意義,有人邀請你返教會;又或者,沒有甚麼特別的原因,總之有人邀請你返教會,你就來了。甚至是沒有人邀請你,你自己行入教會。但無論是怎樣的開始,你總是被耶穌吸引才會繼續,返崇拜、返團契、返小組、返成長班。然後你開始投入,甚至受浸加入教會,又開始參與事奉,又開始金錢奉獻。這些都是從起步走向成熟的過程,是離開信仰表面,進到深入認識耶穌的步道。你正在哪一個階段呢?你願意真真正正的跟隨耶穌嗎?

 

IV. 為跟隨耶穌而來

怎樣是真真正正的跟隨耶穌呢?

這些希臘人來見耶穌,耶穌說:「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」。「榮耀」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,譬如「水變酒」的神蹟,聖經也說是「顯出耶穌的榮耀」(約211)。但是,耶穌在這裏說的「榮耀」其實是指到他的受死。

在其他三卷福音書,當耶穌預言他將要受死的時候,必然提到受苦、被殺和復活。然而在約翰福音我們沒有看見這三個元素。約翰不是要避開耶穌的受苦不談,約翰是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耶穌的死亡。對於將要經歷的一連串受苦、被殺和復活事件,耶穌稱之為「榮耀」。約翰讓我們看見,耶穌的受苦是他得榮耀的過程。

讓我們讀˜ vv24 – 25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25愛惜自己生命的,就失喪生命;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,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。

當耶穌以「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」來作比喻的時候,他將我們的目光從十字架的痛苦,引向十字架帶來的結果。耶穌願意在十字架上死,才可以為無數的人帶來生命。從永恆的角度來看,死亡不是結局,反而是生命的開始。

記得細個讀書的時候,總是有一份功課是要拿一粒蠶豆或者綠豆,拿回家去發芽。大家有沒有做過這個功課?可能你的兒女而家還要做這個功課。如果小朋友將種子握在手裏捨不得放手,那粒種子就永遠沒有辦法發芽的了。「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」。我們會不會就是將麥子緊緊握在手裏面,不肯讓它死去呢?會不會是一些舊日的記憶,或者一些你忘記不了的遺憾令到你不想放手呢?抑或是某一件事你放不下、某一個人你饒恕不了,又或者是自己的面子尊嚴,以致你將麥子捉緊在手呢?

主耶穌說「愛惜自己生命的,就失喪生命」。會不會你心裏面的某一個角落未曾向神開放?未曾放手交給神?

剛才分享了我怎樣踏足教會。起初返教會的時候我是很勤力的:崇拜、團契、主日學必定出席,連祈禱會都返埋!又積極參與事奉:詩班、圖書館等等。畢業之後出來工作就開始什一奉獻。但是自己知自己事,那時候的我還未算是真正跟隨主。因為當時我將生命裏面某些部分的主權仍然捉緊在自己的手裏;有某一些範疇我沒有讓神掌管的。這不是真正的跟隨主。直到我願意放手,將「話事權」呈獻給神。

你會不會仍然想保留一些沒有永恆價值的東西,譬如成功的事業、豐富的物質、無憂無慮的生活......等等。當我們願意放手讓這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,神就會用得着我們結出更多子粒來。

耶穌說˜愛惜自己生命的,就失喪生命;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,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。若有人服事我,就當跟從我;我在哪裏,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;若有人服事我,我父必尊重他。」(vv25 – 26

這兩節經文在其他三卷福音書裏面有另一個演繹,譬如在˜馬可福音834 – 35,耶穌這樣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,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,必救了生命。」跟從耶穌要付的代價,就是背起十字架,甚至有可能是要付上生命。

對比之下,馬可福音將跟隨耶穌看為「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」,而約翰則理解為˜服事耶穌」,和,「耶穌在哪裏,服事的人也要在那裏」。

說到服事,我們會想到在教會擔當不同的崗位、做不同的工作,譬如幫手兒童事工、崇拜各個崗位、不同的部、執事、理事等等。然而耶穌說的不是這些,他說得很清楚,服事他就是跟從他,他在哪裏,服事的人就在那裏。當耶穌說這句話時他正在走向十字架的路上。

今日他仍然向我們發出呼召,來服事他、來跟隨他,來與他一起走向十字架、進入受苦之中。

意思不是我們真的要殉道——可能要,可能不用。最重要係,讓我們不要只滿足於信仰的表面,以為返下教會聚會就夠,做下事奉就夠、奉獻下金錢就夠。耶穌要的不是這些。

耶穌呼召我們來跟隨他,是要我們捨己、放下自己生命的話事權,與他一起走上順服神的道路。這樣,我們的生命才能夠結出許多子粒來,使上帝得榮耀。

 

結語

我們今日信耶穌其實比起耶穌時代的人容易得多。為甚麼?因為耶穌已經復活了!

當耶穌呼召我們跟隨他,一起走上順服神的道路,與他一同受苦的時候,我們知道,將來也要和他一起復活。

孔子有一句話:「未知生,焉知死」,意思係要先知道怎樣過好今生,死後的事情不必太在意。但是我們不能夠認同孔子的說法。特別在今日我們慶祝主復活的日子。因為主耶穌已經復活,讓我們看清楚今生之後是永恆。有永恆成為我們的目標,今日的生活方式就會很不同。

受苦節的晚上,高銘謙牧師有一句話我記得很深刻。他說:「我們看見過去,就看見將來」。我不自量力,狗尾續貂加多一句,「我們看見過去,就看見將來;我們看見將來,就看見現在」。當我們看清楚將來是永恆地同在,就能夠看見現在地上的生活應該以甚麼為先,以甚麼為重要。

願神幫助我們,願聖靈引導我們。在今生裏面過捨己、跟從主的生活,將自己的想法、將自己的需要放在十字架下,讓主掌管我們的一生。

昔日以色列人蒙神引導出埃及、過紅海,走上得勝的步道,縱然他們在過程中許多怨言、許多背逆,神仍然以他信實的慈愛揀選他們,以他大能的膀臂覆庇他們、扶持他們。

今日,復活的主仍然以他的慈愛和有能向我們發出呼召,召我們捨己委身來跟隨他。他在哪裏,我們也在那裏。你願意如何回應他呢?


回應詩:

【跟隨我】《頌主新歌》487首。版權:浸信會(國際)出版社。

1.  我聽復活主慈聲說:「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,」
懇切呼召整日不輟,「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,
為你飽受痛苦憂傷,為你捨命十字架上,
苦杯親嘗,罪債代償,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。

 

2.  你罪雖多,我赦免你,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,
各樣罪惡,赦免到底,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,
一生一世,我必同在,領你經過陸地洋海,
賜你天福,直到萬代,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。

 

3.  將憂慮帶到我腳前,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,
我要親自為你承擔,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,
恐懼戰兢靠我懷間,便可安度一切艱難,
我要將你眼淚擦乾,跟隨我,跟隨我,跟隨我。」